如何提高留守儿童在家庭的学习效率?
留守儿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全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而这个群体的家庭教育一般都比较薄弱,如何能够提高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的学习效率,真的是一个需要思考探索的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情况,父母双方都常年在外务工,孩子留在家中由祖辈,或其他亲属监护。
第二种情况,父母一方常年在外务工,由另一方或者其他亲属监护。这种情况留在家中(父)母一方基本上也是没有劳动能力的。
留守儿童家庭一般都比较贫困。
这些孩子的家庭,一般经济条件都不好,生活环境也不好,甚至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基本条件都难以保障。委托的监护人一般都老弱病残,爷爷奶奶年龄较大,没有劳动能力,即便(父)母一方在家中也是没有劳动能力。因此,许多小孩从学校回家以后,还要帮助家里做农活和家务,甚至有些小孩回家以后还要帮忙照管爷爷奶奶,或(父)母。
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家的学习情况都不是很好。一是没有好的学习环境;
二是没有学习的时间;
三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辅导。
在留守儿童之中,一部分孩子还是比较坚强乐观,活泼阳光,生活积极,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自觉性都比较好。但也有一部分孩子比较顽劣,不够懂事,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都不好,学习不够自觉成绩也不理想。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相对薄弱和缺失的,如果孩子学习自觉性不强,家庭教育又跟不上,就很难保证他们在家庭中的学习效率。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老师本来就要多操一份心,既要关照他们的学习,又要关照他们的生活,还要关照他们的心理健康。但是面对这样的状况,要想提高留守儿童家庭中的学习效率,靠爷爷奶奶,或留守的(父)母一方是不够的。因为,他们能够保障孩子的基本生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就更谈不上对孩子的有效管理和教育。
学习的问题还得老师去操这份心。
第一、和孩子的父母及代为监护的人,进行沟通协商并达成教育共识。
通过父母和委托监护人,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静宽松的学习环境,保证孩子回家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并尽最大努力的做好教育和监管。现在通讯条件越来越好,家长虽然远在外地,但必须保证每一两周和孩子进行一次视频通话,如果没有***条件,至少也要打电话交流,多叮咛孩子学习上的事,多鼓励孩子,这一点非常重要,用这种方式弥补亲情缺失,给孩子以精神动力,提高他们学习自觉性。
第二、学习的事情还得由老师负责抓落实。
孩子在回家之前,老师要给他们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并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孩子把家中学习的情况通过电话或者短信告知老师。学习上有困难,也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短信向老师求助。没有条件,就等孩子到校后老师检查他们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如果孩子表现好就及时给予表扬,并将他好的表现告知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通过亲情再次对他们进行鼓励。这样能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如果他的学习任务完不成,那就一定要进行批评教育,要让他们心里知道,他们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相应的责任,逐步培养他们内心的责任意识和学习的自觉性。
批评教育一定要注意方法,批评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和开导,批评的内容要严厉中带有鼓励,严格中带有关爱,严肃中带有希望。要让他们心里意识到,老师是疼爱他们的,关注他们的,对他们充满希望的,老师是希望他们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改变目前的生活状况,给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人生前途,有了这种心理认识,便能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进行家访,搭建家校教育桥梁。
方便的情况下,建议老师抽出时间对这些孩子进行专门的家访。这些孩子实际上最缺乏的就是亲近和关怀。专门的家访不仅能增进了解,更能加深师生情谊,这种师生情谊会给孩子很大的鼓舞和精神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心理。相信,只要真情付出,方法得当,就一定能够提高这些孩子的学习自觉性,提高他们在家庭中的学习效率。
教育探微,与您共话教育。
欢迎教育同仁,喷子人品绕道!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留守儿童”是个沉重的话题。
留守儿童的家庭,其孩子的学习辅导,一般都是由爷爷奶奶负责,恕我直言,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一般不足以辅导孩子,有的爷爷奶奶甚至没有什么文化。
爷爷奶奶有没有文化,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里的爷爷奶奶(甚至包括爸爸妈妈)不能成为老师的“助理”,即是说!孩子在学校里,一整天,听到的都是老师说,学习要怎么样怎么样,要刻苦要抓紧要认真,回到家里,爷爷奶奶(包括爸爸妈妈)还是这样说,把家庭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等同于学习教育,从而对孩子催促,唠叨,说来说去,就是学习,作业。
再加上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所谓“树老很多,人老话多”,就更是唠唠叨叨,只知道一味地催促孩子,久而久之,便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我觉得,在留守家庭里,爷爷奶奶应当少说学习的事情,多说性格,品德,习惯方面的事情。
比如,可以和孩子商量好,放学回家后,可以自由自在地玩一会儿(玩多长时间,商量着定下来),然后吃晚饭,晚饭后休息二十分钟左右,可以玩玩具,也可以看电视,然后开始学习,写作业。学习时间到了,爷爷奶奶可以提醒孩子该学习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规矩,每天按规矩办。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要时不时地去看,去问,去催促,这样做,看起来是关心,其实是打扰,不利于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
如果作业比较多,中途可以让孩子休息十五分钟左右,再继续。
有空余的时间,爷爷奶奶可以给孩子讲故事,比如古老的传说,风土人情,见闻,讲自己小时候有趣的事,糟糕的事,对自己有启发的事,有教训的事,等等,构建和谐的关系,多讲老师在学校里不讲的事,避免成为老师的“助理”。
现在的孩子,是越管越“皮”,在孩子学习的事情上,尝试着“放手”,让孩子自己考虑自己学习的事,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打个比方,晚饭后,孩子想玩一会儿,或者想看会儿电视再写作业,你非要他把作业写完了再玩,这就是把大人的想法和安排,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做事,这是不可取的。
大人应当把重点放在“立规矩”上,放在“提醒”上,放在引导上。
总之,孩子教育本来就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不能简单化,爷爷奶奶缺少现代社会教育孩子的经验,要多摸索,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