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有存款4万投资两万出去,剩两万生活(有家庭)要怎样日收两百?
- 现在很多家庭剩余和重复的物资很多可是为什么还都留着呢尤其是老年人?
- 一年家庭剩余30万什么水平?
- 还房贷后每月剩下多少钱用于家庭支出?
- 家庭聚会,发现很多家庭都剩下女性老人,这是不是普遍现象?为什么?
现有存款4万投资两万出去,剩两万生活(有家庭)要怎样日收两百?
贪心是人类进步的源动力,也是坠入深渊最大推力,不要想着一夜暴富,你可以试试工作之余拓展一下自己朋友圈,当有一定人脉关系的时候,试着自己创业!做人要脚踏实地,看似来钱快的事,丢钱也很快!
投资2万块要想每天收益200块。做得好是完全可以实现。
第一、如果是有很专业的投资技能,是可以实现的,比如买股票、基金。
第二、摆个地摊做小吃,只要做的口感好,生意就会比较好。这也是可以实现的。
当然了,不管是股票、基金还是做生意都是有风险的,所以投资需谨慎。
现在很多家庭剩余和重复的物资很多可是为什么还都留着呢尤其是老年人?
谢邀,因为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简洁的人,所以可能回答的不是很在理,还请谅解。看一眼带过就行!我的理解是节俭
因为岁数大的人在他们生活的年代条件非常艰苦,吃不饱穿不暖,生活非常节俭!在他们的时代家里都过得很艰辛,吃不饱穿不暖在那个时代是常有的事,并没有机会也不能挥霍,慢慢的就形成了习惯,也是生活下去必须学会的一个技能。即使现在生活富裕了,也懂得钱财来之不易!所以非常喜欢留东西。
从小到大的生活习惯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去掉的,这也是现代很多年轻人缺乏的。
谢邀。现在很多家庭剩余物资和重复物资很多,绝大多数人都不愿丢弃,尤其是老年人。这个问题非常普遍。我想这都与祖国的传统和民族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有关。人们总觉得这些东西还有用,毕竟是花费了很多钱买的,以后会用得上的,还可以送人,可是一直都没有使用和送走。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曾经忍饥挨饿过,勤俭节约、勤俭持家思想根深蒂固,所以舍不得丢弃。
我也深有同感。家里东西太多,占地方,而且不好收拾家务。直到有一天,从广东回来的一位朋友和我们聊天,我们扑捉到一个观念,就是断舍离的概念。我觉得挺好。我就从书店找来这本书阅读,深受启发。所以,把一些不必要的物资,全部清理,送到小区的民政捐助箱中,为贫困的人们或灾区的人们做出一点贡献。在此,我就向大家普及一点断舍离的知识。
断舍离是一位日本人山下英子提出来的概念,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改变意识,脱离物质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她的观点对我们有借鉴意义,但不能全照搬照抄。
一年家庭剩余30万什么水平?
对于我来说这些钱很多了,属于比较富裕的水平,这家庭30万已经很有钱了,我们打工的一年最多10万,都已经很满足了,30万,可见要存多少年。
一个家平时还得除掉生活费,日常开销,身体投资,教育方面等等,除开这些,能有30万,你觉得是不是很富裕,很宽阔了。是不是属于小康生活水平了。
还房贷后每月剩下多少钱用于家庭支出?
这个主要取决于你自己家庭每个月的开销有多大,最好的是房贷占你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要不后期压力真的会很大,而且还不能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和意外,这个其实在你买房的时候就应该预算好的,否则生活质量真的会很差的,希望没买房或者想要买房的朋友能在买之前有个合理的规划
房贷支出尽量不要超过家庭收入的50%,不然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水平会受影响。
比如家庭一个月收入2万,房贷最好不超过1万。如果有小孩的家庭,孩子上学补习每月支出也较多,压力更大。如果房贷支出占收入比30%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这个要看个人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
1看自己花销,如果朋友多,我认为是不够的
2看自己生活的城市,城市消费水平高也是不够的。
3看看有没有男女朋友,如果是男生有女朋友,我觉得是不够的,毕竟还有请美女吃饭,送点礼物等等。
4最好还要给父母买点礼物,寄点钱什么的~
总结我认为是不够的。
作为众多普通北漂中的一员,我和我老公长年在北京打工,有了孩子以后婆婆帮着带孩子也过起了北漂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在大城市工作很体面,不用风吹日晒还有休息天,可是这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清楚,没有付出不可能有回报。
每月固定支出:
房租:在北京六环边租了个两室一厅每个月房租是4500;
房贷:老家买了处房每个月还房贷3000;
吃喝:因为我和老公中午都是在公司附近吃的,所以差不多是25左右一顿,两个人是50,再加上婆婆孩子我们正常的一日三餐,差不多就是80,每月就是2400;再算上有时候在外面请客吃饭,啥的基本一个月就是3000;
日常开销:水电网,电话费,交通费,生活用品,孩子奶粉,尿布湿,衣裳什么的一个月最少也得1500;
不算上生病过节的一些***费用,这样大致算下来一个月开销差不多在12000左右。不算房租房贷这些日常开销最少了得4500左右了。现在孩子还没上幼儿园还能多攒些。等孩子上学了又多一笔支出。其实长年漂泊在外真是没有家的感觉,现在的想法就是多攒些钱回老家,也没有北京户口,也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到时候孩子上学考试也是问题。所以趁现在还年轻吃些苦为了以后的生活都是值得的。
以上是我的个人经历,仅供参考,谢谢!
自从签下30年卖身契当上30年房奴,每天睁开眼睛就要还钱,过着旧社会杨白劳的奴隶生活。每天还完债就剩下一人一个馒头的钱,不知道有没有命熬到还清债务。如果万一熬到七八十岁还清债务,人也快没了,房子也变成了危楼。只能露宿街头。
家庭聚会,发现很多家庭都剩下女性老人,这是不是普遍现象?为什么?
题主说的没错,仔细一看还真是这样。
往外走,到小区广场上看看,长寿老人以老太太居多,往家里看看,也是女性老人占大多数。
就以我家来举例:
1.我婆婆今年85岁,生活还算能自理。我公公78岁因糖尿病去世,到今年去世整整10年了。
2.我哥哥的岳母,今年95岁,丈夫四十多岁因病离世,老太太作为寡妇独自一个人养大四个儿女。老太太的大儿子前年因病去世,走在了老太太的前面。
3.我小姑子的婆婆,今年92岁,小姑子公公去世二十多年了。我小姑子的丈夫上周五突发心梗离世,年仅57周岁,走在了92岁老母亲的前面。
小姑子的婆婆现在除了脑子不太好使,腿脚还挺利索,行走自如。如果没有意外,再活三两年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分析上面这3位老人,大致得出这几位女性老人长寿的结论:
第一、抗压能力强。
上面的三位老太太,除了我婆婆外,都是早年丧偶。作为一个寡妇,没有改嫁,独自一人养大几个孩子,那是相当的不容易,如果没有强大的支撑力,是抗不下来的。除了身体上,还有精神上的承受力不是一般的强大。
第二、生存能力强。
这三位老太太,包括我婆婆,都是女性中的强者,生存能力强,吃苦耐劳,为了孩子不饿肚子,什么苦能能吃,可以说受尽人间辛苦,尝遍各种酸甜苦辣。
多年的艰苦岁月,锻造了铁打的身躯,奠定了良好的健康基础。即使老年时有点小病小灾,往往吃点药都能抗过去。
我婆婆经常说,想想年轻时受的那个罪,真没想到能活现在这么大的岁数。
三、无不良癖好,粗茶淡饭保健康
女性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是,不抽烟,不喝酒,无不良嗜好,节约,节俭。
吃饭粗茶淡饭,脂肪和油脂摄入不超量,体重保持正常水平,这是她们能够长寿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现在的心血管病高发以及年轻化,往往跟不良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高盐、高糖、高油饮食是主要诱发因素。
第四、爱操心,爱唠叨,不良情绪及时释放
我婆婆就是这样一个人。85岁的高龄老人,除了腿脚不方便,脑子却灵光的很。
她四个孩子的生日记得一清二楚。到了那天就提醒孩子,要煮两个鸡蛋,过一下生日。
我小姑子没退休前,哪天上白班,哪天上夜班,她都能算的出来,而且还算的特别准,这点让我都佩服。
现在我们轮流去伺候老太太,除了给她做饭,还得陪她说话,不听她唠叨就不高兴。
第五、小病吃药,大病住院,从不耽误病情
上面说的三位老太太,是有病就看,是个标准的药罐子,常年吃药,可以说是靠药养着的。
小病吃药,大病住院,已经成了常态。
通过看病治疗,大病化小,小病化无,保障了老人的身体健康状态。
第六、早睡早起,不熬夜
我婆婆每晚8点就上床睡觉,早上6点起床。充足的睡眠时间很好的保障了肌体的休息,也助于老人长寿。
而现在的年轻人,以及中年男性,因为应酬多,往往喜欢熬夜,常因睡眠不足而产生健康问题。
最后,这三位老太太还有个相同的特点,就是一不接受去养老院养老,认为养一大堆儿女把她送养老院是子女不孝顺。
二不接受儿女请保姆伺候。认为保姆来了吃她家饭还得给保姆钱,老太太心里不平衡。
三,认为养儿防老天经地义,老了就应该子女伺候。
她们老了变得比较自我,不再考虑或者无暇考虑儿女是否还能够承担起养老的负担。
正是因为子女照顾的周到,不惹老太太生气,才有了这些老太太的长寿。
当然,老人仅有长寿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健康做基础。没有健康的长寿,则是自己受罪,儿女受累的事情。
祝愿天下每一位老人都能健康长寿,祝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幸福安康!![祈祷][祈祷][玫瑰][玫瑰]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友友们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侵删)